新聞資訊 news
捎上打捆機 收割更綠色
2015-06-12
各地夏糧大面積收獲正在穩步推進,有些農戶圖方便、求省事,在阡陌壟地上直接點火焚燒秸稈。于是乎,“千堆秸稈一把火,萬縷白煙遍地灰”的景象不斷出現。為了減輕秸稈焚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,各地沒有少費精力,出臺多種政策舉措,但由此導致的霧霾情況依舊屢見報端。
筆者認為,在政府完善各項獎勵、懲處措施的同時,應該配以簡便靈活的具體辦法,這樣才會起到“四兩撥千斤”的效應。例如,由“麥客”附帶秸稈撿拾打捆機,便會直接對控制在田秸稈焚燒發揮較好的功用。
但秸稈如果只有還田一途,還不能完全達到保護鄉村環境目的,這就有必要提倡“秸稈打捆、回村進場”的新辦法。筆者建議,不妨讓“麥客”們再帶上秸稈撿拾打捆機,好讓作物秸稈直接在田間地頭打捆成垛,以方便運輸到回收單位出售。這既是限制農戶減少點火焚燒的有力舉措,又方便了秸稈運輸、分揀,提升了秸稈資源的利用效率,可謂一舉多得。
我國秸稈撿拾打捆機品種多、品質好,且大部分價格適中,“麥客”們配備得起、使用得好。各地在“靠前指揮、靠前工作、靠前滅火”的同時,鼓勵“麥客”盡量帶上打捆機等新裝備,豈不是更好嗎?
pt; m?+Inl???\?0pt; text-indent:21.0000pt; padding:0pt 0pt 0pt 0pt ; mso-pagination:widow-orphan; mso-line-height-alt:12pt; background:rgb(255,255,255); " >一邊是國內糧食產量連年增加;一邊卻是進口總量連年暴漲,這已成為近年來我國糧食市場的基本特征。對此,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認為,這是由于我國糧食需求增長遠遠超過生產增長。
盡管中央“一號文件”已連續12年鎖定“三農”問題,但受到我國自身環境資源的壓力,單純依靠國內糧食生產已經很難滿足需求?!澳壳爸袊耐恋刈越o率只有80%,在農業資源超載運行、環境代價高昂的條件下,只能滿足國內90%的谷物、油料等農產品需求。而如果從國際市場進口10%的農產品,則相當于用國外農業資源補充20%的國內耕地資源?!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局長程國強說。
破解“中國買什么漲什么”
為保證我國糧食供應的長久安全,除了要發展現代農業、對傳統發展模式進行改革外,實施新型戰略,使農業“走出去”,構建全球供應網絡勢在必行。
“今后中國農業需要的是全球戰略,必須掌握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的主動權,占據農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?!?nbsp;程國強表示,“一帶一路”正是中國推進農業對外投資、重塑國際農業規則、維護全球市場穩定的有利契機。
事實上,中國農業海外投資已經開展了幾十年,根據農業部數據,截至2013年年底,中國農業對外累計投資總額39.56億美元,共有373家境內投資機構在境外投資設立了443家農業企業。央企投資額總計1.61億美元,占4.1%,其余為地方國企、農墾集團和民企。
然而,中國農業“走出去”并非坦途,除了面臨東道國政治不穩定,信息和人才缺乏,資金短缺等困難外,部分國家也對中國“買地”的舉動產生擔憂。對此,程國強表示,現在國內對國際市場有兩種擔憂,一種是擔憂國外低價農產品沖擊國內市場;另一種是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傳導到國內,影響國內宏觀經濟。為避免“中國買什么漲什么”的局面,通過制定規則來控制市場波動風險就顯得尤為必要,必須積極主動參與全球規則的制定。中國需要明確進口需求,給國際市場以穩定預期。
“農業走出去,絕對不僅僅是買地,而是全方位和立體的,包括貿易和技術交流?!敝袊r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韓一軍說。
或開拓7500億合作空間
事實上,糧食安全不僅是中國關注的問題,也是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共同關切的問題。因此,糧食合作可以說是“利益共同體”和“命運共同體”的最佳結合點之一。數據顯示2014年,中國與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農產品進口總額為228.39億美元,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8.80%;農產品出口總額為210.32億美元,占中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9.48%。
“中亞地區地廣人稀,土地集中平坦,物種資源豐富,農業生產效率低,勞動力不足,經營方式粗放。如中亞耕地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,谷類單產卻是中亞最低的,小麥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80%,小麥單產1噸/公頃,僅為中國的1/5,提升潛力巨大?!背虈鴱娬f。
在韓一軍看來,2015年是中國農業海外投資的元年,今后的海外投資規模將出現大幅增長?!案鶕覀儓F隊的測算,我們和‘一帶一路’沿線國家農業合作,種植業至少有5000億元合作的空間,養殖業有2000億元合作的空間,種子領域合作空間有500億元?!敝行抛C券農業高級分析師劉洋認為,跟沿線的國家比,我國有競爭和研發的優勢,具備資金、技術、人才輸出的能力,“這個時候走出去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關鍵期”。
當前,“資金融通”為農業“走出去”提供了重要支撐?!叭幸唤稹保簛喼藁A設施投資銀行、金磚國家開發銀行、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和絲路基金4個平臺,以及地方政府及其他基金的建立、銀行等社會資本的融入,都將為“一帶一路”輸送源源不斷的資金。這些資金對于農業“走出去”企業來說可謂“久旱逢甘霖”。